如果问大家个问题,谁是当下最大的信用贷款的提供者,估计99%的答案是银行。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公司,那就是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
花呗,是蚂蚁金服下面的拳头产品。提供的金额并不高,大约每个人的初始信用为几十块,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信用贷款机构之一。
1、 马家花呗女初长成
花呗,顾名思义,那就是花吧。当然中间要有个媒介,那就是花钱。
这个产品的出生在4年前,设计初衷是为了给支付宝交易提供资金支持,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另一个产品。
目前,花呗已经成为几亿人的短期信贷工具。很多人日常的消费,比如吃饭啊、购物啊都在使用花呗。据称,花呗的用户已经超过4亿人,差不多是支付宝9亿用户的一半。
这个言论马上被蚂蚁金服官方否认,并声明实际用户并没有那么多,但是说到具体数据,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披露。
前段时间的90后信用报告指出,虽然95后很多人没有信用卡,但是并没有阻碍他们的信用消费。初看报告很多人会疑惑,支撑这个现象的是线上app的短期借贷,花呗在这里绝对是首屈一指。
在我国,信用卡制度有严格的审核体系,其中未成年人不具备开通资格。
花呗,填补了这一个空白。
目前,持有信用卡的人数大约为2.7亿人(世界银行数据)。截至今年9月,一共发行了7.11张信用卡,其中有人持有多张(中国银行数据)。显然,这部分客户并看不上几十块的额度,一般不会开通花呗服务。
现在的互联网知名企业,基本都开通了在线短期信贷服务,可谓是不信贷不互联的时代。
有鸡鸭的地方,屎尿多;利益多的地方,商人多。
各位明星企业,以及不入流的企业,都看上了学生信贷市场。
不法企业,甚至发明了"课体贷",为了强占市场,他们也是拼了。
这里面要介绍一个背景,那就是短期信贷客户的争夺。拥有良好征信的白领阶层,他们是竞争不过的,因为银行拥有更好的服务和品牌,也就是优级贷款和这些金融公司无缘。
学生属于还贷能力较差,但是消费欲望较强的群体,相对于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贷款定义为次级贷款。这些金融公司并不担心回款问题,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属于优级贷款人群。
在花呗的促销中,经常会打出每天还几块,分期付款得手机的促销策略。
毫无分辨能力的年轻群体,非常容易被消费诱惑,拿到本不属于自己阶层的商品。做销售的都知道,其实这玩的是一个文字游戏,每天几十块看似不多,但是协议期结束将是不菲支出。
2、 警惕花呗为非理性消费加油
花呗具体发放了多少短期贷款,这除了蚂蚁金服其他人并不能掌握准确数据。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信贷最大的风险来自坏账。花呗肯定有自己的风控体系,从他们给初始客户的额度可以看出,主要的风控措施是提供较低的信用额度。在一份花呗体系下的招股书上得出,整体用户的额度控制在6000元以下。
风控体系可控,就是如何吸纳客户群体,这一点充分显示了集团优势。
为了吸引大学生和退休人员的加入,他们在一些拳头商铺里面,表明了只能用花呗支付。
花呗的客户目标群体,依然是奔着次贷业务。因为退休人员靠的是自己的退休工资,而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支持是父母。
不得不说,马云的商业模式无懈可击。但是诱惑年轻人和老人消费,这真的好吗?
我们知道,这两个群体是商业忽悠的重灾区。
退休人员,迷信养生,所以各种养生骗局纷至沓来。花光积蓄后,花呗支持短期信贷,这将会火上浇油。
学生群体,因为心智尚不成熟,会在同学中攀比而失去理性。
以上两个群体,过去因为钱包控制,不会被忽悠到离谱境地,一旦信用加持后过不堪设想。
前段时间有个年轻人在网上发帖,花呗借款逾期之后,他选择卸载app来逃避责任。认为只要换个电话号码,卸载了app就可以赖账,这个想法不免太天真。
这个现象,也证明了一个逻辑,这两个群体容易陷入非理性信贷消费。
花呗和信用卡的运作模式雷同,那就是初始额度较低,经过长期的养卡可以提升额度。
当额度上升,一旦遇到非理性消费,其背后的影响可能会很大。
3、 花呗不简单
一份债券投资机构研究,花呗的违约率大体和信用卡状态一致。
截至今年6月,有1.6%的花呗用户超过30天违约;有1.2%的花呗用户,超过了90天违约。
如果按照4亿基数来算,这将近3个点的规模,也是有点惊人。怪不得抖音,今年各种还款预期的视频走红,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据。关键是,这些用户基本都是学生。
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6月有1.17%的信用卡贷款逾期超过60天。
信用卡的逾期,有严格的执行体系,花呗逾期背后却是乌云密布。
为了应对坏账,阿里集团运用自己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我们日常的消费的每个喜好,都被云计算采纳,并形成相应报告存入各自的电子信息。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压力,越来愈多的理性人士开始注销信用卡。为了避免自己的盲目消费。
但是今年的双十一消费金额再次创下新高,不可否认花呗在里面的功劳不可小视。各种商家,以不同手段刺激大家成交,以达成自己的商业目的。
招行信用卡结合自身消费大数据发布了一组90后(含00后)的持卡人消费数据,招行信用卡用"整体不够花,局部不差钱"来描述这一代年轻人的新消费观,并推出"兴价比"的概念。
希望这篇文章,给非理性消费的人,提供一些思考。
结语:花呗、借呗各种呗信贷的背后,是商家想法设法刺激你的消费。借的钱,没有一分钱可以赖账。希望商业的手,不要忽悠那些老人和学生,这钱来的快,但是有点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