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收到了好几个小伙伴的私信,都是有关收到短信无法辨别真假的问题,接下来会跟大家简单分析最常见的几种。
(类似短信)
1、***一案,外访团队全程录音录像携带所有贷款材料,近日抵达户口地结清款项,备好全款。如本人逃避将联系通讯录,近6个月详单进行调查。为避免后续不必要的麻烦,请务必通知到位,8小时内处理撤案。
2、***身份证尾号***,相关调查已有结果。*号为诉前调解最后一天。明天下午*点前。不能处理到账,将不再和你协商,将去你单位地址进行走访或电话调查,届时对你产生的所有影响均由你本人承担。
3、***你在某某欠款事宜即将正式进入诉讼,并开始整理收集起诉材料,目前给你本人进行相关诉前通知及时做好准备,诉讼前将安排工作人员去你户籍地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进行还款意愿调查。地址如有变更,请及时联系更换最新地址,否则后续将可能会将欠款事宜定为金融诈骗。
4、某某某相关调查已有结果,即便需要继续跟你核对基本信息,请保持电话畅通,若恶意逃避将联系第三方核实还款诚意以及上门核实,届时产生的所有影响,均由你本人承担,核实完毕,备好身份证,户口本,贷款合同原件,准备上庭应诉。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短信,就不一一写出来了。
但有几点很简单的鉴定方法。1065、1066、1068、1069打头的短信,一般都是网络短信,另外,如短信尾带有退订字样的是广告短信。
找父母或是紧急联系人,刑法253条有明确规定,未经本人允许告知他人欠款信息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报通讯录,刑法293条也有规定涉及寻衅滋事罪也是三年以下。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将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软暴力催收的,将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3月7日《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也对催收做了明确规定。
2021年11月1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里面对个人隐私信息都有规定,建议友友们搜搜看。
如果短信中提及上门了解情况,我写的《接催收电话注意事项》里面也写了要满足3个条件才会接受。
如果短信里面提及说已进入诉讼程序,或是已向你发律师函等等类似内容。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诉讼如果要是真实被起诉,那么是由法院通过邮政ems邮寄出来法院专用的信封及信纸,并且盖章的公函。同时你会收到12368短信的应诉通知,如果你不确定真假,可以拨打12368电话查询,也可以在中国法律裁判文书网上查询。
所以,综上所述,小伙伴们应该知道怎样区分短信的真假了吧?如果还有不确定的,可以留言,我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