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消费市场失意颇多,而依靠线下起家,在中国布局超26.1万销售点的线下消费市场失意颇多,而依靠线下起家,在中国布局超26.1万销售点的捷信,亦担重负。
重担之下,或有裁员。此前流出的捷信ceo内部信称,“有些同事将无法继续与捷信并肩前行”。另外,捷信实名员工在职场招聘平台透露“捷信离职率持续上升。”似乎都暗示着裁员涌动。
另一面,捷信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合规隐忧。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捷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8.2%,且普遍高于行业。
以2017年年末数据为例,捷信不良贷款率为3.83%。马上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与兴业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8%、2.72%、2.97%、2.11%。
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8年,捷信现金贷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31%。此前,持牌消金公司irr口径下的贷款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引起行业热议。
2019年10月,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意见》指出,违法放贷行为人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名义和以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关数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均应计入。可见的是,监管持续趋严,消费金融公司面临合规挑战,捷信亦如此。
利率难解,催收承压。截止2019年6月30日,捷信未偿还贷款余额211亿欧元。受疫情影响,部分借款人由于复工延时等因素出现还款问题,多名用户投诉捷信涉嫌暴力催收。
2月1日,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型冠状肺炎确诊人员、隔离人员,以及因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
有行业人士猜测,捷信中途取消上市或与监管趋严,不良贷款率、暴力催收等质疑颇多相关。此外,自2020年开年,捷信已三度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累计超16万元。目前,捷信共涉及投诉量22094件,解决率仅47.72%,并有捷信高利贷、违法催收等投诉专题。
图片引用自黑猫投诉
事实上,捷信亦尝试转型。2月26日,捷信官微发布消息称,将加速全面转型,打造“线上 线下”的消费模式,通过发行abs、发行金融债券、信托融资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
不过,疫情之下,消费金融的“消费”二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315”大考即将到来,或主攻线上,或发力ai,24家持牌消金机构都面临着考验。
后记暴力催收该如何维权,
暴力催收系违法行为,对于催收中的辱骂、骚扰、威吓等,轻则是对当事人治安处罚,严重者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比如寻衅滋事罪。而催收人员的对借款人住宅地址、家庭地址、公司地址进行实地探访、拍照录音、资产核实、调查取证等则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权,严重者可能涉及违法入侵住宅罪、违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基于对催收行为规范化的考虑,对于金融机构,监管趋势是禁止催收外包,比如上海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信贷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重点强调了不良资产催收不得外包;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对于催收行为亦做了自律性的规定。”
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而下发的《通知》,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对于以上的人员,有些是因疫情无法工作,有些则是因投身疫情防控中而无法工作。不论是感染疫情的无奈,还是对于投身防疫事业当中的敬佩,国家以及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提供合理的政策,共克时艰。切不可让英雄以及平民百姓流血又流泪。”
群众可通过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向监管机构、司法部门举报违法、违规从业机构。该平台的建设为群众举报提供了一个便捷、直接的渠道,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如遇违法和不良信息可打12377举报热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