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那棵30多年的山楂树,枝头已挂满红果。丰收的色彩,无法稀释李中随心中的苦闷。他昔日的学生禹传珍还是没有音讯,为她担保借款逾期后被冻结的银行卡还没有解冻。李中随退休后的生活就像那张银行卡一样被冻结了……
李中随翻看相关文书。
许久未见的学生带着信贷公司业务员来访
今年63岁的李中随,生活在临沂市费县朱田镇上东峪村。李中随年少入读当时的费县师范学校,学成之后回到当地一所村小任教,之后又通过努力取得曲阜师范大学学历,他是这个山村同龄人中少有的高学历。
如果不是那次不期而至的拜访,以副高职称退休的李中随,退休生活一定是写满天伦之乐。
“2017年6月19号上午,禹传珍给我打电话,说到村里来看望我。” 禹传珍的老家就在李中随任教的村子,她读大学之后李中随几乎没再见过,也没有书信或电话往来。但在李中随的教育生涯中,对禹传珍的印象颇深。大约是在1978年前后,她是所在学校设立初中班后的首批学生之一。“一个班就俩老师,我带他们那批学生的数理化,全班34个学生中禹传珍学习成绩不错,后来考入了济南一所有名的财经大学。”自己带过的学生考入大学走出山村,李中随认为这是值得他骄傲的成就。
“接电话的时候我在平邑县,就跟她说先到村子附近的一个小饭店等我,我请她吃饭。”时隔30多年未曾联系的学生上门拜访,李中随以为她跟其他学生一样,是想上门感谢师恩。尽管一生节俭,李中随认为许久未见的学生上门,一定要好好招待。
饭桌上,李中随得知陪同禹传珍而来的男子是一家信贷公司的员工。禹传珍自述,她的二儿子在美国学习飞机驾驶,学费周转不过来,希望昔日恩师帮忙贷款筹资。
这样的求助李中随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教师身份做贷款担保比较好借钱,以前也有熟人让帮忙。”李中随认为这些求助者不到难处不会开口,他从来都是乐于相助。“帮了不少,都没出过问题。”
以为是帮忙,还款逾期后才知道自己是借款人
禹传珍登门拜访第二天,李中随就如约赶赴临沂城区,帮其办理贷款业务。“先是用我的身份信息到银行办了一张卡。”拿着银行卡来到信贷公司办公场地,工作人员要求李中随签署借款合同并录制借款视频。
“我说这个我不懂,不知道该咋说。”李中随介绍,那名曾经陪着禹传珍上门的男工作人员示意,让他说是给儿子买房需要贷款。
本以为是帮忙担保贷款,察觉是以自己的身份借钱,李中随有所警觉。“他们跟我说一个月后就会转换成禹传珍贷款,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李中随又向现场其他工作人员求证,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对方还表示“相关手续都是从电脑上操作,不用再到现场”。放下戒备后,李中随按照对方指引办理了相关手续。“贷款第二天就批了下来,打进了新办的银行卡,禹传珍拿着那张卡使用,每月的还款也是她弄。”
同年10月12日,就在李中随即将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禹传珍再次登门,这次是她丈夫郭伟陪同。“禹传珍说郭伟在埃塞俄比亚挣钱,在美国学飞机驾驶的儿子已经成了飞行班长,但是还需要学费。”禹传珍从山村考入大学曾经是李中随的骄傲,他期望这样的骄傲在禹传珍儿子的身上得到传承。这次,李中随领着禹传珍夫妇找到邻村一位好友,作为担保人向对方借款4万元。此后,禹传珍夫妇又单独找到李中随的这位好友分两次借走2.3万元。
“14万那笔贷款刚开始她是按期还,但是后来开始逾期,一拖就是很多天,再后来贷款公司给我打电话要钱。”接到催款电话,李中随质疑:“当初不是说一个月后转到禹传珍名下,为什么又找我要钱?”对方在电话中否认了这个说法,表示有签字和视频为证,借钱者就是李中随,还钱自然也应该由他来还。
借钱还债,再四处打工还钱
“最多的时候一天100多个电话打过来催债”帮忙帮成债务缠身,李中随催促禹传珍尽快还钱,但是对方一直推拖,到了2019年7月份前后,对方将李中随的微信号“拉黑”,电话号码也打不通。禹传珍“失联”后,李中随意识到不妙。
同年10月份,另一笔李中随担保的4万元的借款也迟迟没有归还,出借人无奈之下到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申请冻结郭伟、禹传珍、李中随等3人的财产,李中随因给其中4万元借款担保,他用于领取退休金的银行卡被法院依法冻结。
“家里人因为我帮忙借钱闹了矛盾,又不断被外人催债。”内外交困的压力之下,李中随还是觉得既然禹传珍躲着不见,肯定是无钱可还,既然是自己的担保人,于情于理要先替她把这些钱还上。“14万那份贷款还了几个月之后,2019年10月份的时候向亲朋好友借钱一次还清,大约一共6万多。”
妻子到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家中照看孙子后,李中随先后到威海、内蒙古等地打工挣钱,陆续归还为还贷而向亲友借的钱。李中随那原本捏粉笔、握板擦的双手,干起了垒石坝、挖土豆的体力活。
2020年8月底,在内蒙古挖土豆挣钱时,因为当地早晚温差大,再加上长时间蹲、跪在地上劳作,李中随的右腿膝盖劳损走路一瘸一拐,回到费县老家修养。“在那边从下午4点干到凌晨4点,身体实在扛不住了。”
9月底,稍感膝盖疼痛减轻后,李中随又来到朱田镇一家景区打零工。“中午饭的时候偶然看到他避着其他人吃,我以为他带了啥好饭,好奇过去看看。”该景区项目负责人宁后彬说,当他看到李中随手里握着的只有干裂成碎片的煎饼渣时,他不相信这个年代还有人过这样的苦日子。“从镇上回来的时候我给他捎了大包子,拿给他的时候他哭了,再一聊天,感觉他不像是出大力的人。”细聊之下,宁后彬被李中随的经历震惊。
其后几天,宁后彬又偶遇到,李中随家中的板栗刚卖了50块钱,看到景区所在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穿着窘迫时,拿出其中的40块送塞到其手里,自己仅留下10块钱用于乘坐公交车回村。
10日上午,李中随到禹传珍夫妇的村子寻人,这个村子已经全部拆迁,村民彼此间联系不多。
昔日学生夫妇早有劣迹,要款无望仍不忍心追责
宁后彬到李中随家中走访后,看到这个本应享受富足退休生活的老教师家徒四壁,有感于李中随的经历和为人,就拍摄了一小段视频发到网络平台,当地一位网友看到后到其家中再次拍摄了一段相对完整的视频发布,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不少网友在对李中随抱以敬佩的同时,希望他能尽快找到禹传珍追讨欠款。
10月10日上午,记者陪同李中随赶赴禹传珍和丈夫郭伟曾经生活的东洪沟村,试图探寻这对夫妇的信息。
“这里3年前就拆迁了,就是不拆迁,我们都好久没见过他们了。”东洪沟村是费县县城东部的一个城郊村,拆迁后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村庄的模样,原本的村子已经被一条新修建的柏油路以及两侧的工地取代,多位东洪沟村村民正在利用空地修整的菜地里浇水,有村民介绍,拆迁后村民们分散到多地等待安置,有的到别的村亲戚家住,有的到县城租房,村民间彼此很难见面。
“他们两口子见到谁就借钱,借了钱也不见还。”另有村民介绍,禹传珍和郭伟因为欠钱在拆迁前就好久不敢回村,他们在村里也已经没有走动的亲戚,几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已经因为欠钱不再来往。“听他们自己说有个儿子在国外学开飞机,借钱也是以这个借口要。”
上述村民介绍,禹传珍和郭伟的年龄都在56岁左右,他们刚结婚时在村里口碑还不错,禹传珍在县城一家公司上班当会计,郭伟在饭店工作。他们的一个儿子出国后,郭伟也去了国外挣钱,但不久后他们家里好像就开始缺钱,不断借钱。再后来,因为口碑不好,即使家族中有事也不见他们回来。
“她是我的学生,我怎么好意思去告我的学生。”从东洪沟失望而归后,不断有外地媒体记者拨打李中随的电话了解他替禹传珍借贷的细节,有人询问为何不通过法律渠道追究禹传珍的责任,李中随表示“不忍心”。
妻子去外地照看孙子后,大部分的时间李中随是在外地四处打工,老家院子里的那棵山楂树即使无人照料也挂满了果。“树大了自直;没有饿死的老鹰”李中随认为,即便禹传珍口碑不好,也说明她真的缺钱,如果钱真花给了她的儿子,也不枉费他经历的波折和苦难。
经历过这些波折和苦难后,他还可以从头开始自己的退休生活。“钱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我也曾经在想禹传珍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但是现在即使她不还钱,只要打个电话说老师我错了,说声对不起,我也很知足。”
禹传珍,你在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