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涂颖浩 袁园
近日,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当地金融监管局,举报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职业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的团伙。
举报材料称,该团伙通过四处散发广告,扬言受理各大保险公司保单的全额退保业务,不管保单是缴清、中止还是已经退保的,并以代办退保业务为名,收取30%~50%不等的高额手续费,引诱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交到其手中,以伪造证据、钓鱼录音、聚众投诉等方式向当地保险公司施加软暴力影响,逼迫保险公司满足其全额退保的要求。
上述举报只是使得恶意退保露出了冰山一角。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化身一个想要退保的消费者,混进了恶意退保江湖一探究竟。
图片来源:摄图网
稳赚的生意:退保7万多,中介要拿走2~3万
“专业保险维权,全国退保,不限地区不限保险公司”“能退的、断缴没退过的、已退却没有全退的,没能力续保想退的保险都可以帮你退”……类似的广告充斥着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
图片来源:某电商平台退保退息广告截图
对于一个保单过了犹豫期(一般10天左右),但又不想承受退保损失的消费者来说,上述信息无疑挠到了痒处。不过,这些打着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旗号的中介机构也并非慈善机构,想要全额退保,消费者必须出点“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在网销平台的一个店铺咨询了“全额退保”业务。该店铺客服人员先要求记者出示相关信息:“保单的所在地、年缴费情况、保单的现金价值等”,随后表示要根据这些情况评估服务费。
另一家在微信上经营退保业务的人员小胡则表示,要想咨询“全额退保”,必须先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问题包括“投保录入信息时哪些信息错误”“业务员有没有送你礼品?或者给钱”“签名是谁签的,有没有代签”等等,也就是找保单瑕疵。
图片来源:退保中介发出的调查问卷
记者获取的材料显示,提供保单等相关材料后,以“交了7年保费共计7万余元”为基础计算,中介给出的代理费用是2.5万元。为坚定消费者全额退保的决心,中介透露,他手上正在进行的单子大概5000多份,等待退保款入账的,就有450万元左右。
“全额退保成功后,中介要拿走退保金额的30%~50%。”一位知情人透露,这一行的从业者很多是一些了解保险销售流程的法律人士,或者是已经退出保险圈的前保险代理人。以保险代理人为例,由于其对保险公司自身的销售话术、各环节存在的漏洞非常了解,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出每个案例在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存证,以此实现退保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介不仅经营退保业务,还招收代理商。记者从一家中介的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该中介不处理外来订单,只有成为他们的代理商或者通过代理商提交订单才可以进行退保业务,而“加盟费”并不低。
除了在网上承接业务,一些退保咨询公司采取线下揽客的方式,他们直接在保险公司附近租赁办公场所,打出“全额退保专家”“减少您的退保损失”等广告,吸引消费者关注。
全额退保三板斧:找茬、卖惨、撒泼
交过代理费,就来到了全额退保的关键环节。那么,中介是怎么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的呢?
一位退保消费者张虹(化名)开始只反复表示,这事(退保)没什么可多说的,退都退了。最终透露出的内容让人吃惊,她申请退保的理由是:保险代理人承诺贷款,诱导她投保。
进一步追问下,张虹起先说办业务时,保险中介承诺可以贷款,又说中介还许诺返还费用。但在连番追问下,张虹支支吾吾终于承认:在投诉时撒了谎,实际上保险代理人并没有承诺贷款。
“他们教我这么说的!”引导张虹说出这些话术的,正是号称可办理全额退保的代理中介。
记者随后找到了一位退保中介小胡,告诉他“(记者)与保险公司所签合同是本人签名,也没有其他的漏洞”。小胡指导记者用话术引导被诉人作出不利陈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买的那款保险,当时你返还我多少钱,我有点忘记了,我朋友也要买,想了解一下”,并嘱咐记者“一定要记得用电话录音或者微信截屏”。小胡称,拿这些“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很管用。
通过退保中介退保的这些保险消费者的投诉内容大多高度相似,甚至文字雷同。比如:“经不住他苦苦纠缠,我本就心软,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买了这份保险。”如此一模一样的文字,出现在多份投诉书中。
除了找漏洞,中介还会教你大招:找茬、卖惨、撒泼。只要保险公司一天没有答应退保,就要下决心豁出去,摆出一副要把事情闹大的架势,逼迫保险公司退保。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当然,也有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引导客户“撤旧投新”。退保人张茂(化名)就向记者透露,他两年前买过一份重疾险,但是今年又被另一家险企的代理人打电话推销产品,一开始是热心地帮忙解读保单,指出原保单保障不全、性价比低等问题,随后就鼓动他退保。
这位代理人耐心地教了张茂退保的方法:拨打所投保险公司的官方电话,诉说一个理由,比如“xxxx和xx不一样,事后发现xxxx有问题,不符合要求,要退保”;拨打监管电话,诉说需求,态度要坚决,要求全额退保。接到电话的险企可能会要求先撤诉或者拖延或者抚慰,但张茂态度要坚决,要说只想全额退保。
一位险企从业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处理每一单投诉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很多时候险企是无精力去分辨的,因此为了安抚消费者,也为了应对监管考核,险企只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退保。”
“现在只要是投诉,险企基本都会进行处理,而且大多数都会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退保或者理赔。”基层保险机构人士王超(化名)与记者交流时坦言,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压降投诉率,应对监管考核,对基层保险机构施加压力,于是出现了“没有原则地妥协”的现象。正是看到保险公司投鼠忌器,一些保险投诉人便以此为要挟,绕开正常法律途径,进行无理投诉,要求保险公司满足其一些并不合理的诉求。
相比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容易被退保中介盯上,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线下代理人,无法实现“双录(录音、录像)”,退保诉求更容易实现。王超介绍称,在传统险企中,这种恶意退保、骗保的比例能占到5%;在互联网险企和互联网平台上,该比例则能达到三成至四成。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平台是由消费者在线上直接购买,并没有一个产品介绍的过程,包括投保者的健康状况也都是消费者自己填写,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退息黑产套路满满!假病历、假离职证明、车祸昏迷啥桥段都有
图片来源:某电商平台退保退息广告截图
除了退保,黑产瞄上的还有信用卡、网贷。
信用卡、消费贷乃至后续较为出格的金融“小弟”p2p,这些产品无疑完美契合了今天逐渐占据上风的“超前消费”理念。然而“借钱”消费,总会有成本。稍不留意,这个成本或许就超出了消费者的初衷。逾期、罚息、征信,当以400开始的号码那头提及这些专业名词,无论对方的声音多么甜美动听,接听者也会如坐针毡。
杭宇(化名)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一个自称“**一哥”的账号在直播中说“贷款手续费、服务费、利息都可退”、“按照我们的办法,基本上都能成功”,还贴出退费成功的截图称“银行白送你的钱,拿来买排骨吃不香吗?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
想到自己有一笔贷款,杭宇心动了。他按提示添加了名为“*先生”的微信号,看到这位“*先生”的微信签名明确注明:“咨询30米一次,协助处理500米。想免费勿扰!”
不过,“*先生”在交谈中自称不是律师,无律师资格证。杭宇进一步询问如何退息时,对方却只是向他发送一些退息转账的截图。抱着侥幸心理,杭宇在微信上转了500元给对方,准备让“*先生”协助办理退息退费。
拿到钱后,“*先生”发来一份“操作方法”,并将这套方法称为“退费退息黑科技”。让杭宇大失所望的是,这套玩法一点不复杂,核心套路就是“耍赖 投诉”。杭宇苦笑:“哪里有什么黑科技,就是给了一个话术。”
根据杭宇出示的这份“操作方法”,只要是之前做过分期或者最低还款的,应该打电话给客服:“因为疫情原因自己暂时没有收入,实在无法偿还,希望退还最近几个月的利息。”对方还声称可以帮客户伪造离职证明。按照另一个“生病”角色的套路,为了演得更真,还建议客户去某电商平台上买假病历,几十块钱一份。
杭宇称,剧本都差不多,能不能成关键还看个人(演技)。杭宇称,“自己胆小说不来,他们就让用第二招——向银保监等监管部门投诉”。一般来说,到了这个地步,金融机构就会过来协调。“先处理后撤诉,不见钱就不要撤诉。”“*先生”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一步很重要,一般成功率能在90%以上。
“驴打滚”式的逾期罚息,让“退息中介”应运而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中介一般以“100%退回、包学包会、可协助提供p图证据”的电线杆式广告词为主,接到问询即拍胸脯打包票,且后续多以虚假材料进行申请退息操作。
网友小石的弟弟信用卡逾期,连本带利共计2万多元。无奈之下,小石经人介绍联系了某“专业信用卡退息中介”,对方只了解了发卡行及本息情况,即拍胸脯表示包在他身上。之后该中介安排小石从某电商平台购买假病历和离职证明等一条龙“道具”,还表示,如有必要,可以制造韩剧常用的“车祸昏迷不醒导致逾期”的情节,然后用假相关证明去和银行沟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翻阅相关报道发现,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确有媒体报道过“信用卡用户因车祸昏迷未能及时还款,事后交警部门和医院分别出具车祸及住院证明,最后银行退息”的案例。
一些极端“招数”之所以得逞,其实是退息中介抓住了银行不可能逐一审核证明的难点,从而变相逼迫金融机构采取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
免费午餐?当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退息黑产的“十八般武艺”也有玩砸的时候。
杭宇最终发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退保退息黑中介早有察觉,很快识破了骗局,自己也因为逾期未还款而征信受损。当杭宇要求退回那500元中介费时,却发现“*先生”已经把自己拉黑了。
杭宇在网上控诉:说能贷款退息退费的都是骗子!太黑了!交完钱发现跟他们业务员说的完全不一样,什么都没帮我办,发了一堆话术让我去找贷款公司闹事!我要求退钱不给我退,还把我微信拉黑!我朋友交30元给的“课程”一模一样,幸亏没有交4998买退100%的!还把我拉黑!!朋友们千万小心,不要上当!
相比信用卡背后的银行“正规军”,退息中介对于另一近年来逾期坏账不计其数的网贷平台就不那么客气了。“但凡在某某民间金融公司贷过款的,均可以过来退息,追回部分本金以及超出的费用,已结清也可以做!”客户提供资料之后,中介一般都是直接以报案、投诉其为套路贷等方式与相关平台直接“开怼”,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制造舆论风暴,利用大众同情心引发关注从而对平台方施压。
图片来源:某信贷退息中介海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网贷平台近年问题频发,监管异常严格,以至于网贷平台一般遇事都会选择息事宁人。
今年3月,某消金平台就曾出现一波退息潮,中介集合了大量用户,以“3·15”为威胁向平台提出退息要求。某投诉平台也就此发布“关于审核迟延与禁止‘抄作业’的公告”,一些人以牟利为目的,教唆借款人使用统一编写的模板进行投诉;一些借款人违背基本的诚信原则,随意复制使用上述内容提交投诉。
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退息招数背后,一些中介获取了大量不法之财。知情人士透露,一家黑中介对网贷平台的收费情况:10万元以下部分(含10万元)收费比例为8%~10%,收费额不足5000元的按5000元/件收取;10万~50万元(含50万元)为7%~9%。对于更多黑中介而言,只要有客户找上门,一般收费情况为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基本上属于“有钱就赚”。
信用卡不合理罚息该不该退?套路贷、砍头息该不该追回?多位业内人士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类情况退息合情合理,但前提是需要提供真实信息走正规渠道,比如寻求相关的法律咨询。但广告满天飞的所谓“退息中介”,反而是绕开法律钻漏洞甚至违法作假,在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制造信息差。
记者调查发现,先收费后拉黑,“只拿钱不办事”这样的骗局,实际占据了退息中介的绝大多数情况,“退息不成反遭骗”的案例在相关平台上屡见不鲜。同时,另一部分所谓有“职业道德”的黑中介,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违法行为不断,给用户带来巨大的风险——使用虚假材料进行申请,一经查实,持卡人后续将面临降额甚至“黑名单”的惩罚乃至个人征信受损。
图片来源:某短视频平台评论区截图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退息政策”源于国家对于疫情期间“稳金融、保流动性”的要求。此前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曾提到,关于信用卡还款,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应明确借贷关系即为合同关系,一旦签署,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约定,任何一方想要违反合同约定,必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寄希望于退息黑产拿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钱,无疑是与虎谋皮。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则悔之晚矣。
打击退保退息黑产 监管部门在行动
退保中介的生意做得热热闹闹,保险公司也并未坐以待毙。为了多措并举打击退保黑产,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派出“卧底”取证退保中介。
以某保险公司近期接到的投诉为例。自称客户张某的来电人向该保险公司投诉,以“被忽悠”“不了解保单”等理由要求全额退保,言谈交流中情绪激动,态度恶劣,退保意愿强烈。保险公司客服却通过客户的信息和言语中传递出的线索,多方面核实并确认,来电人非资格人本人。因退保目的未达到,来电人在电话中一直辱骂客服人员。
不久后,上述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到客户张某本人来电,告知千万不要将保单退保,近期已经出险需要公司理赔。追问中,客户张某坦白,因最近经济紧张看到朋友圈有代理退保的消息,就通过他人代理退保,以缓解经济压力。因为出险,才让他庆幸自己当时没退保成功。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曝光有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出现,保险公司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大连、苏州等地,有保险业务员卧底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内部,搜集证据,然后汇总给保险公司,进而上报至当地监管部门。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黑色产业链组织及个人在受理业务时警惕性很高,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近期,一家寿险公司的苏州分支机构在接到公司某保险业务员的举报后,通力协作,对当地一家可能从事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业务的企业管理公司进行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及证据向当地银保监局进行了汇报,希望这些线索有助于打击此类恶意投诉行为。
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不法分子打着维权的幌子,利用从保险消费者手中获取的消费者隐私,冒充消费者本人通过电话或信函举报的方式恶意投诉、骚扰保险公司,导致当地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长期被恶意投诉霸占,其他保险消费者难以正常表达维权诉求。
举报信中透露,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被举报人竟然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自己向银保监局或保险公司缠诉。
不仅仅是保险公司起而自救,监管部门也在努力打击该类违法行为。去年以来,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部门已陆续发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图片来源:银保监会尊龙平台登录官网
2月中旬,针对疫情期间“代理退保”骗局重现现象,厦门银保监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退保,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4月9日,银保监会也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6月12日,据相关媒体消息,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银保监局近日决定将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据悉,此次将排査以下重点风险情况:一是关注疫情以来大额保单因续期缴费困难面临的退保风险;二是关注“黑色产业链代理投诉”引发的非正常退保风险;三是关注业务团队基于基本法套利引发的集中退保风险。
记者手记丨勿让黑中介有可乘之机
最近,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让记者感慨良多:一位亲戚的孩子玩游戏把银行卡里的几万元积蓄全部充了值,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等于是天塌了。只知埋头上班的父母,对于这类事件的后续处理完全抓瞎。
随后,在追回充值的过程中,亲戚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什么是欲诉无门——电话永远占线、在线客服永远是机器人、关键词一顿输入操作又回到原点……
经人指点,原来这种事可以由“专业”中介来代理。游戏充值退钱、保险退保、信用卡退费,各有各的门道,只要提供信息和费用,中介就能替你出马要钱。
在调查“退息退保黑中介”之初,记者的认知停留在:由于存在合同关系,退保退息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殊不知一番了解下来,黑中介可谓是把十八般武艺发挥到了极致——既可以跟保险公司撒泼,也能跟网贷平台硬怼,还能熟练引用法律条文在监管和平台之间游刃有余。当然,更多的是利用了部分消费者“不要白不要”的侥幸心理,圈钱跑路。
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和受骗上当的消费者,复盘他们的经历,试图描述退保退息黑产的冰山一角。调查的初衷是希望提醒更多的消费者不要上当,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在保障消费者利益方面做得更好,尊重“契约精神”,在法律和合同的约束下,能切实维护好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的权益,不要让黑中介们有可乘之机。
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退息退保黑中介”的真面目,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
记者:涂颖浩 袁园
编辑:张海妮
视觉:刘阳
排版:张海妮 杨诗涵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