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到了最艰难的时期,此话不是空穴来风。近期,已有多家分期平台进行裁员、转型、退出。
自2010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有大量非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试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248家带有分期字样的消费金融平台。而这其中,已有不少平台已经销声匿迹。
掉队洗牌
消费金融到了最艰难的时期,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在过去7年中,有不少分期平台在前进中掉队。
近期,一家名为“惠享分期”的平台,连续退出了云南、广西、四川、重庆、安徽等多个地区。不少“惠享分期”销售员开始另觅出路。
“整个安徽的惠享账号全封了。”有销售员表示,“前一天还能办单,第二天就关闭了。”
据了解,“惠享分期”是p2p平台洋钱罐控股70%的分期平台,主要关注3c市场,做线下场景业务。
if观察发现,目前,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呈现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状态,除了“惠享分期”大规模退出以外,深圳市惠今惠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旗下“惠今分期”近期全面关闭北方市场;医美分期平台星计划于一个月前退出华北市场。
“从平台纷纷收缩业务上来看,消费金融已经进入了洗牌期。”有分析人士认为,引起洗牌的原因有两二,一是平台过多,业务同质化严重,小平台竞争力不足,融资速度跟不上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二是,依靠线下推广的分期平台成本极高,难以盈利。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在山东地区,捷信和佰仟的规模相差无几,而最近佰仟金融已经开始裁员,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将业务向线上发展。
事实上,在去年校园分期平台在清退校园业务时消费金融行业就进入了洗牌期。当时以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名校贷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平台就已经进行了转型。
转型放贷
消费金融到了最艰难的时期,此话不是空穴来风。已有不少平台在此阶段进行了战略转型。
有业内人士指出,“分期平台转型有两条路,一条路通往线上商城,另一条路通往现金贷。但分期平台做商城的成本较高,商户、流量、渠道难寻,如果没特色、没新意难成‘气候’。”
目前,已经有不少分期平台瞄准了现金贷市场。和创金服旗下优分期是上述提到的转型平台之一,在退出校园分期市场后,优分期将业务定位在为年轻人提供分期服务,但效果并不明显。
有和创金服员工表示,公司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到了现金贷平台“简单借款”上。“近期,正在寻求资金端,每月10亿,越多越好。”
其实,大多数“现金贷”平台在最初期的想法是做消费分期,但是迫于难以接入消费场景而做了直接贷款。
目前,“现金贷”已经渗透进了许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数据显示,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6.4亿;微招联金融上半年净利润5.41亿元;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1.34亿元。
在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盈利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现金贷的身影。捷信、马上、招联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已开展现金贷业务,并不断的扩大规模。
同时,有不少互联网平台也开始涉足现金贷业务,如今日头条、新浪、聚美优品等。这些平台加上原有的现金贷平台,令现金贷行业变得“人满为患”。
“现金贷的空白窗口期几乎已经不存在,已经很难快速起量。”柒财智库研究员、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直言,现金贷的高息定价模式也已经失灵,业务初期要通过收益覆盖成本变得不可行,只能亏损前行。当亏损换不来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时,亏损也变得没有价值,整个模式便难以持续。
清盘退出
消费金融到了最艰难的时期,此话不是空穴来风。已有平台清盘退出。
if观察发现,近期,已有平台退出分期行业。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家名为“聚成分期”的平台已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关停。
据该平台离职员工介绍,“聚成分期”是由佰仟分期孵化出来的分期平台。此前“聚成分期”与佰仟分期共用一个业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关停后,‘聚成分期’业务员都被拉去了佰仟分期工作。”
“这仅是一个开端,做互联网金融,一哄而上的结果肯定是一哄而散。”有平台人士表示,一味的做大融资的结果就是资本烧完,平台死掉。
柒财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某些需求是由平台创造出来的。”。
“在巨头加大消费金融布局和监管在利率、催收、资金渠道等方面的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对于缺乏优质场景、缺乏核心风控能力的粗放式平台而言,的确有退出的可能。”薛洪言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