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陈伊萍 实习生 丁诗佳
上海“一网通办”上线3年多来,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市民企业反映,“一网通办”在步骤流程、智能客服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距离真正的“网购”体验还有一定差距。
1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获悉,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群众更好办事,更快办事,上海研究推出《上海市“好办”服务业务标准》,选取一批企业群众办件高频、办理情形较为复杂的事项,进行“个性指南 智能申报”的“好办”优化。同时选取一批办件高频,情形相对简单的事项,进行“快办”服务优化,要求“3分钟填报、零材料提交”,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极简易用的办事体验。
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网通办”上线以来不断优化升级,期望通过大数据研判市民和企业的潜在需求,主动推送各种专属的个性化服务,即市民和企业找政府办事像在逛网店一样便捷。目前,上海已推出市级“好办”事项121个,“快办”事项124个。各区推出“好办”事项112个,“快办”事项113个。目前,“好办”“快办”服务在流程优化、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我们也听到了许多意见反馈,比如很多线上流程只是线下流程的复制,线上流程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又比如,线上办理具有的数据预填、材料复用、ai预审等便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平台在线互动能力较弱,智能问答、人工在线客服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为此,根据《上海市“好办”服务业务标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强化ai能力运用,推动事项办理全流程体验优化,有效提高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
“一网通办”将通过智能导引实现精准告知,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情形、申请条件等进行梳理,通过制作递进式问卷等形式进行智能导引,实现一次告知、精准告知。通过智能校验实现条件预判,通过对用户画像等进行校验,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事项的申请条件。通过复用证照和数据库字段等方式优化填表模式,由申请人“填表”转变为“补表”,部分事项实现由“填表”转为“审表”。
“一网通办”还将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材料免交,通过本市“数源工程”、电子证照库、数据核验、告知承诺、行政协助等形式实现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免交。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材料预审,根据业务部门收件受理规则,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ai辅助预审,智能判断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的准确性。通过智能辅助实现全程帮办,综合运用百科词条、视频指导、智能问答等方式,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帮助;对于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转人工客服在线咨询和在线申报辅导等。
“上海已研究推出《上海市‘好办’服务业务标准》,我们也将根据‘好办’‘快办’事项实际运营情况,对‘好办’‘快办’的标准进一步优化、固化,在2022年继续聚集高频事项,进一步做深做精‘好办’‘快办’服务,继续研究推出更多受群众欢迎的事项,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相关负责人总结称,“一网通办”也将继续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强化ai能力运用等方式,推动事项办理全流程体验优化,不断提升智能政务服务能力,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