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交,考不上不用交,开始说得挺好的,谁知道后来会这样。”7月17日,陕西榆林的张女士向记者吐槽“报名参加公务员招考培训,被稀里糊涂背上4.28万元贷款”的经历。
对此,记者联系教培机构和涉事银行证实,放贷是银行和这家教培机构的合作项目。
为了参加2022年榆林事业单位招考,2021年9月,榆林张女士看到某教培机构的宣传后,支付100元报名费参加课程学习。
“就是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加入这个平台,我是在线上学的,一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综合运用两门课程。”张女士解释,就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辅导培训,而且教培机构承诺只要考试未通过且不存在弃考的情况下予以全额退还贷款42800元,期间不需要个人再管任何事。
张女士表示:“注册都是在线上完成操作,对方当时宣传,只要没通过考试,就可以退还学习费用。”
“他们开始就没给我说有贷款这回事,给我说只要按照他们的操作来就行了,他们承诺只要没考过就给退款。”
2022年3月底,张女士查询笔试成绩未通过,6月初她联系教培机构,对方说要等到面试名单出来才退费,但6月底,她被告知7月15日贷款到期需要再次缴纳25680元,否则贷款逾期费用和个人征信都将由自己承担。
张女士表示:“到6月初收到催缴短信,才知道有贷款的事,是以我的名义贷的。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刚开始面试名单还没出来,但接到贷款即将到期,他们就让我7月15号按三折或者六折交款。”
一位学员近期收到的提醒短信显示:尊敬的用户您好,温馨提醒您注意查询考试结果,祝您金榜题名。如您已被录取或录取结果尚未公布,请提前做好资金安排。本期应还款金额33800元,请确保7月15日前完成还款。如您未被录取,请尽快联系某某,申请退费或者协商其他还款方案,避免还款失败产生额外费用。
“开始报名学习,就没有提贷款这两个字,说是考上交,考不上不用交。”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报名参加培训学习自己并不清楚贷款,满脑子里只想的是考不过教培机构还款,从没想到42800元是需要个人还款,她认为自己是被教培机构的老师误导了。
张女士提供教培机构的宣传材料显示,花1元占座一个名额,报班审核通过,平台替学员支付学费给教培机构,学员如果没考上,教培机构把学费退给平台,学员不花钱就学到了知识;学员如果考上,在规定日前把学费还清。其宣传强调的重点就是“实现零元先上课”。
“他们打电话催着我交钱,不交贷款就要自己承担,说跟教培机构没关系。”张女士表示,她多次联系这家教培机构在榆林和北京的总部,“我都打电话了,北京这边的客服说如果不交就自己承担责任。”
“我的事已经解决了,他们给我打电话说7月14号教培机构还了款。”7月17日,张女士向记者证实,她名下已无这笔贷款。
多位学员近期收到来自银行的催收短信显示,借据尾号为××××的贷款将于2022年7月15日扣款,请确保您尾号为××××的还款账户余额充足。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贷款,开始他们就没告诉我呀。”张女士表示,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她相类似的被贷款的情况还比较多。只要当初报名,都有贷款。
“开始说得挺好的,谁知道后来会这样?”张女士认为教培机构以该平台课程误导,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背上了一笔贷款。
“你们能帮忙让我不还49800的贷款吗?”7月17日,西安学员王女士向记者求助,她也是去年9月报名参加学习。
“全部微信上沟通完成,没有明确说贷款,也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在场。”王女士说当时报名是网上操作,教培机构没有明确指出学费是贷款。
“没有很明确地说要我们今年这个时候自己来还,当时直接就说的是,我们可以免费学,考上了就收费,没考上的话不收费。他们说的是两家合作,从来没有说这是我自己名下的贷款,直到前几天我接到短信提示,才知道这笔贷款需要我自己来偿还。”
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她要在8月15日前还清49800元贷款。
“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考上了收钱,考不上不收钱,我现在还没考完,成绩没出来呢,凭什么让我交钱?”王女士解释,今年省考因为疫情从3月延期至7月9日考试。
张女士和王女士承认,当时网签的有一份制式合同。记者看到,这份适用于线上业务的《个人“点即贷”借款合同》显示,贷款人为某行北京分行,学员本人为借款人。合同条款中约定,逾期贷款的逾期罚息利率按计收罚息之日的贷款执行利率加收50%执行。
王女士说:“逾期利息特别高,我没仔细看,合同特别长,他们没有主动提到让我们8月15号自己还款,他们一直宣传的都是考上了再结清费用,所以我也就忽略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莫名其妙背上贷款,她赶紧联系银行和教培机构。
“银行说这事让教培机构找我们,他们不负责,说这是他们和教培机构的合作,让我们找对方,他们解决不了,但是教培机构说贷款是我们和银行的,我们不还影响征信。”
王女士表示,当初报名和如今还贷,教培机构判若两人。“他们现在要我们交钱的时候就换了一个说法,说如果我不还这笔钱,名下的征信就会受影响,如果说我们再给交3万多块钱(七折),这笔贷款他们会结清。”
记者获得的一位学员收到的催款短信显示:借款逾期一天应还46800元,逾期行为将形成您的个人失信记录,并产生相应罚息,请尽快还款。
7月18日,记者联系该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与教培机构和银行是合作关系。
“现在已没有再重新申请(学员)的了,这要看教培机构这边的课程,我们要和他们推出的课程相匹配,有的课程是没有名额的。”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联系教培机构。
7月19日,记者联系涉事教培机构总部投诉受理部。
“我知道我们有‘零元学’的课程的情况。”对于学员报名时是否只是报班老师在场而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答复称:“应该没有吧。”
对于是否明确告知学员贷款性质,工作人员得知是媒体记者采访,随即表示不太确定是否明确告知,“需要反馈到报名学校的老师,会让他们给出解释,我不太清楚,需要具体咨询办班报名的老师。目前接到的相关投诉不是很多,我不清楚分校是怎么给学员说的。”
这家教培机构宣称成立于1999年,专职公职考试培训。记者稍早前联系涉事教培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我们之前和一家公司合作办的。”
对于招收学员交学费是否是明确告知这是贷款,工作人员答复称:“我们给学生告知这是无息贷款,当时是给学生具体怎么说的,我们建议问一下报班老师。”
张女士说:“绥德这边的联系老师已经在四五月份离职了。”记者经过多方努力,7月17日终于联系上这家教培机构在榆林分校的一位老师求证。
“现在是线下班可以学,那个平台是和教培机构有合作。”
这位老师表示,报名交学费要签电子版协议,“这个在后台会有双方都签字盖章的电子版协议,可以在手机上下载。”
对于交学费是否是贷款,这位老师形容为花呗。“和贷款是差不多的,那相当于和一个平台贷款办班,就和支付宝、花呗是一样的,只是不需要支付多余的利息。在有效期内参加考试,按协议里价格不需要多花钱,完了等考试结果。如果没考过就不用管了,教培机构这边就和银行结清;如果考上了,需要收这个钱。”
对于参加考前辅导学习,是否明确说明交学费的贷款性质,这位老师表示这一点已和学员说明。
“个人申请的时候,这是个人自己申请的,包括所有上传的文件,都是提前说清楚的,本人是可以清楚看到的。这属于什么性质,也是肯定会说清楚的,个人也是想报班学习,通过这个考试嘛。”
“最近有人反映,那是7月15号因为疫情考试延期,考试结果还没出来,主要是对省考影响大,其他考试基本在7月10号结果就出来了。”这位老师表示,目前已经没有这个合作项目,“已经停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有没有不好说,要看公司这边的安排。”
7月17日,记者从放贷银行处证实,贷款是银行和这家教培机构的合作。
银行客服表示:“教培机构发起的这个分期项目,是和我们银行联合一家信息服务公司开发的一个贷款,从6月份开始,这个公司已经合并到了这家教培机构,现在对这个项目如果有问题,都是向教培机构咨询。”
记者询问贷款环节,客服答复称:“这个款本身是我们银行放的款,一种情况是考试通过了,由学员把钱存到银行二类账户当中,在线发起还款或者是到期银行自动扣款;第二种情况是没通过考试,那由教培机构这边把钱存到银行二类账户。”
对于贷款利息,客服表示:“如果是自己支付还款,用户将贷款本金存入二类账户,由银行扣钱,再从公司在我们行开户的贴息户扣除利息;如果是教培机构退费,需要把贷款本金存到我们账户,公司把利息存到我们行的贴息账户,由我们银行分别从中扣除本金和利息,我们银行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如果按正常银行贷款逾期的话,肯定会有罚息产生。”
客服表示,目前没有说该贷款已经停办。“这样的贷款是教培机构和我们行合作的贷款项目,是银行联合教培机构这样一个培训学费的分期服务。”
银行客服表示,正常办理过程中,银行电子个人开户信息等都会展示,学员不可能不知道这是贷款,“当时就签署的是‘点即贷’合同。”
客服告诉记者,近期因为疫情原因考试延期,有客户来电反映过类似的问题,但不是大规模来电。
知名律师谭敏涛分析指出,这等于是教培机构推出新型的“保过班”。通过考试了再交钱,未通过考试不交钱。
教培机构和银行合作,先由银行给学员贷款,银行替学员向教培机构交钱,考上的学员,再向银行进行还款,没考上的学员不用交钱。
而陕西省的公务员考试因为延期举行,但是之前银行和学员签订的借款合同已经到期,学员的公务员考试结果却还未出来,那么,学员是否考上,就无法确定。现在,让无法确定是否考上公务员的学员进行还款,就没有合法性。
因为,还款的条件尚未成就,学员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考上公务员,也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应当还款。现在,因为还款期限已经全部到期,银行让所有学员还款,明显不具有合理性,在此种情况下,银行应该将还款期限进行顺延至公务员考试结果公布之时,以公务员考试的结果来定考上的学员应当还款。
当然,学员反映,这些贷款协议自己压根不知情,虽然有自己的签字,但没有人向自己解释协议内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涉世未深,但也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任何书面内容签字应该进行审定和阅读,这是最基本的社会常识,以签字未经自己审阅为由来抗辩,恐有些说不过去。
谭敏涛指出,作为贷款协议,也应该由银行工作人员对学员进行讲解和说明,对于一些影响学员切实利益的条款,必须作出明确说明和指引,防止出现引人误解的条款。
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如果培训机构隐瞒事实真相,目的是为了“培训贷”,谋取培训费或贷款利益,并且数额较大的,学员可选择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赵良善强调,如果培训机构目的并非为了“培训贷”,并且在签协议时将“培训贷”告知了学员,而学员因误解签订了协议,后双方发生纠纷,那么这就属于民事合同纠纷。届时,学员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赵良善表示,针对现阶段发生的各种“培训贷”,毕业生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辨别及防范:
一是应当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二是无论毕业生与培训机构签订何种协议,都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看是否属于培训贷。三是毕业生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不得随意将身份证复印件交给第三方。四是如果贷款机构恶意催款影响个人生活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选择及时报警。
赵良善提醒:“发现自己已经选择‘培训贷’,要保存好证据,比如进账流水、还款清单等,以防诉讼中重复计算本金及利息。”
华商报记者 李华 编辑 张红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热线电话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