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的文章《提前还房贷到底好不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阅读一下再回来)最近在知乎收到某位朋友两个疑问。
一是:为什么文中说到投资收益率高于3%就不用提前还了?
二是:通货膨胀对提前还贷有没有促进性影响?(言下之意是如果不提前还贷,钱在自己手上只会贬值。)
现就这两个问题作以下补充说明:
这个3%不是客观数据,没有强制逻辑,只是结合个人理解得出的偏感性的数据,原因原文中也有提及。
为了方便理解,我假设把提前还房贷的人局限于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的普通工薪族,那些已经财务自由的富裕阶层暂不考虑。
工薪族都是每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一些人可能会多点,一些人会少点,工薪族所攒下来的钱基本来源于每月存下来的工资。
假设a夫妇都是工薪族,若干年下来存够了50万,恰巧房贷也还得七七八八了,还剩50万,这时a夫妇应不应该选择提前还贷?
又假设房贷利率5%,如果a夫妇投资人脉深广、投资讯息超前、投资渠道丰富,投资收益率大于5%,则必然不应该提前还贷。
如果a夫妇只是一般人,投资收益率平均下来只有3%,那应不应该提前还贷呢?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选择不提前还贷,原因至少有三:
#1
原因一:
攒手上的50万元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一笔巨款,如果不提前还,而是按部就班地用工资去逐月还,a夫妇必然会花上许多精力去进行家庭财富配置,如存款、理财、股票等,以获得一定的财产性收益,或许这个3%的平均收益率还会随着投资经验的增长而缓慢增长。
如果提前还贷,a夫妇手上的存款一下子就没了,伴随着的是每个月不用还贷款了,到手的月工资一下子就余裕了起来。
但与50万相比,月工资的余裕毕竟是散钱。
当手上的钱分散不够规模时,一来不容易进行更优质的投资,因为很多投资是需要一定门槛的,就拿理财来说,一些利率稍微高点的理财产品都会有资金规模要求,如5万、30万、100万等。
二来,人没有压力时(已经提前还完房贷了),节流意识会比较差,手上这笔不多也不少的月工资往往会更轻易地花掉。
#2
原因二:
储蓄的钱有应对意外的保障作用,手上攒着一笔钱,可以应急,如意外大病、突发事故之类的人之旦夕祸福和天之不测风云,提前还房贷,手上可支配财富缺乏,会导致家庭安全感下降。
因为一般的投资流动性比较强,在需要应急时具有变现快、耗损小等优势,如果是提前还房贷,等于储蓄的财富投入到了固定资产——房子身上。
房子的整体价值和价格当然很大,但流动性差,变现质效低,也不能化整为零地灵活分割变现。
真急着要用钱得卖楼时,先不说成交周期长,也难保不会因为急着用钱而被人趁势痛宰。
这与一般性的投资形成鲜明对比,如股票变现是即时的,不存在被人落井下石的问题。(当然这只是针对一般人的股票兑现,如果是大股东的大手笔卖出,也不是那么容易以现价变现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3
原因三:
家庭财富应该多种类配置,像a夫妇如果全部钱用来提前还房贷了,那他们家庭的财富配置可能只有房产一项了,这是比较单一、极端的财富配置方式,综合性价比相对较低。
归结起来,我才不建议投资收益率超过3%的人提前还贷。
而且这只是针对一般工薪阶层,如果a夫妇还有个隐藏身份是富二代,兜里除了工资收入,还有父母给的5000万,那以上的原因对其就不起效,这也是前文所说不考虑富裕阶层的原因。
当然,按数学逻辑来说,只要你的投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都应该提前还贷,这时不提前还贷肯定在利率上是会吃亏的,不然银行喝西北风吗?只是我认为生活实际并不单纯仅依据数学逻辑。
生活中一些问题往往是复合型的问题,里面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因素之间有时彼此拉扯对抗,导致我们无法清晰感受其中的逻辑条理,这时需要我们用控制变量法来从一般中演绎推理出特例,再从特例中寻找某些认知规律,下面以提前还贷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来举例。
假设a夫妇每年能攒5万(在月供的情况下,每月还本金4166.66元,一年共5万),近10年来攒了50万,未来10年预计还将攒50万(不考虑工资上调、生活成本变高等情况)。
a夫妇现在的状态是家庭可支配财富50万,背负50万房贷(前面部分的房贷已经按部就班还了)。
如果a夫妇选择不提前还贷,且在后面生活中也不花费现有的50万,则10年后将拥有100万。
问题的焦点在于这100万中10年前就攒着的50万已经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
假设以花生油为参考物,现在花生油25元/kg,50万可以购买2万公斤花生油,以温和的通货膨胀率2%来预测花生油在10年后价格为30.5元/kg,则a夫妇现在攒着的50万元10年后只能买1.64万公斤花生油,贬值了18%左右。
所以知乎那位朋友认为如果不提前还贷,手上的货币会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就不划算了。
但是,提前还贷a夫妇就能逃得过通货膨胀的侵蚀吗?
为了防止贷款利率、投资收益率、花钱时间节点靠前等其他因素对提前还贷与否和通货膨胀关系论证的影响,我们假设贷款利率为0,投资收益率为0,再假设a夫妇提前还贷后,每个月因此而节余下来的本金4166.66元没有花费,一直攒着,则10年后还是拥有100万可支配财富,其中50万是每月节余本金累积而成的,这50万和前面不提前还贷的50万受到同样的通货膨胀影响,同样只能买1.64万公斤花生油,同样贬值了18%左右。
可见提前还贷与通货膨胀关系不大。
其实,其中一种对抗通货膨胀侵蚀的做法可能是今朝有钱今朝花——花钱的时间节点要靠前。
随便虚拟一下,如果一有钱就买花生油储存起来(假设花生油永不过期),a夫妇选择不提前还贷,而是选择用这50万购买花生油,买了2万公斤,则10年后依然拥有2万公斤花生油的他们保值成功。
如果a夫妇选择提前还贷,那么只能每月一收到节余的本金4166.66元,就去买花生油,因为节余的本金是逐月出现,花生油的价格必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上涨,10年后a夫妇会拥有少于2万公斤,但多于1.64万公斤的花生油,相当于减缓了正常通货膨胀的侵蚀。
这样一来似乎不提前还贷比提前还贷要划算?确实是划算,但这种划算是“花钱的时间节点靠前”这个因素带来的,如果如上面假设那样刨除掉“花钱的时间节点靠前”这个因素,则提前还贷与否和通货膨胀关系不大。但至少也能反驳知乎那位朋友所说的不提前还贷,手上的钱会被通货膨胀侵蚀的说法。
被通货膨胀侵蚀是因为自己花钱时间节点不靠前,并不是因为提前还贷与否。
然而话又说回来,虽然花钱时间节点靠前可能是对抗通货膨胀侵蚀的一种方法,但谁又会一有钱就去购买商品呢?
钱代表了硬通货,代表了可换万物的强大购买力,就算知道它只是一种纯信用货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可参阅往期文章《谈钱俗气,那我们谈谈货币?》),并且还会持续贬值,却也不会想着一有钱就花掉它,人们对抗通货膨胀侵蚀的办法更多是试图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请关注、点赞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