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士
黄石战"疫"
3月11日,随着最后两名患儿走出儿科隔离病房,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所有确诊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这一天刚好也是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疗队驰援黄石“满月”的日子,这一天,所有孩子的平安出院,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不是12个人在战斗,是整个医院在战斗。”根据黄石的“求援”,前方更需要专家的力量,南京儿医多方面考量后迅速决定:去的医生必须是党员,带队的必须经验丰富。作为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同时也是科里的业务骨干,45岁的老党员李灼很快被任命为领队。2月11日出征前,他告诉记者,虽然派出去的只有12人,但整个医院都会在大后方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抵达黄石后,2月14日上午,经黄石市委组织部任命,李灼有了新头衔——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业务主任。特殊的任命带着特殊的使命,李灼和同事们除了要在一线抗击疫情救治患者,还要利用空隙时间,见缝插针开展各类培训,把南京儿医先进的救治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同行,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能为对口医院留下更多。
成为黄石妇幼儿科业务主任,李灼肩上的责任也更明确了。首先,他要带领团队全力做好新冠肺炎患儿的救治,“轻的不要转重的”。其次,整个儿科的医疗安全他要全盘把控好。他说,大部分隔离区的患儿情况比较稳定,但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发烧可能会抽筋,咳嗽可能会呛奶,许多儿科疾病会呈现起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干预,会造成严重后果。针对潜在的风险,也为了提高大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外,李灼还和同事们倾力推进另一项工作——为当地儿科同仁进行专业培训,把南京儿医先进的救治理念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最早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感染控制、应急流程方面的。现在的培训主要是一些实战性更强的理论和操作。”张少华是南京儿医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护士长,在儿科的重症护理上,他为当地同仁分享了不少经验和技巧。现在他和李灼一直在做一件事:帮助当地提升重症病人的识别处理和救治。“虽然儿科没有太危重的病人,但儿科里的器材、设施,我们都进行了全面检查,看他们抢救措施是否配套,应急措施是否到位,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及时指出来。”检查和沟通中他们发现,当地医护人员之前很少接触过呼吸机,所以他们主动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是呼吸机的使用,还包括抢救时团队的配合等,非常注重实操性。
李灼说,因为情况特殊,目前没办法进行集中的固定培训,基本都是见缝插针,在病房里、在交接班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也因此更具实战性。整个培训过程,南京儿医的大团队也一直在后方默默提供支持,比如院感方面,如果在黄石一线遇到难题,李灼和张少华都会向儿医后方的专家团请教,并把他们的建议应用到前方一线的工作中。
投入一线,李灼发现当地孩子的发病大部分都是聚集性的,源于家庭成员传染。好在当地政府宣传工作做得好,所以很多家庭对此都很警惕。有的孩子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和发病人接触过,家长也会主动到发热门诊要求检查。
在和家长沟通的方面,李灼投入了很多精力。他说,在封闭的环境中家长也很容易焦虑,所以每天查房时,他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跟家长聊一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他们曾经收治的一个患儿才三个月大,家里其他人也在住院,孩子母亲在陪护时非常焦虑,李灼每天给孩子开完医嘱后,都会抽空去安慰开导这位妈妈。
在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和焦虑方面,李灼和同事们尝试在防护服上画上卡通人物。黑猫警长、小猪佩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头像果然起效了,孩子们在封闭的环境中不再那么害怕。相比成人,儿童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照料他们需要倾注更大的耐心。李灼一直觉得护士们很辛苦,他说,平时给儿童做穿刺就不容易,现在还要戴上三层手套,有护目镜,有面屏,层层防护下,穿刺就更不容易了,有时候一个针要打很长时间,护士们甚至要一直跪着打。
“天下儿科一家亲。两个医院的合作效率很高,执行力也很高。”李灼说,疫情结束后,双方的沟通也不会断,未来他们会保持在学术上的交流,“他们有些培训会来南京。将来可能建立一个远程会诊形式,为提供他们技术上的支持。”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花 李鑫芳